基于共学养老背景下老年教育微课程的应用研究 ---以平水镇为例

首页    课题研究    基于共学养老背景下老年教育微课程的应用研究 ---以平水镇为例

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项目负责人姓名:金月娥

研究报告执笔人:金月娥

[摘  要]

在我国老龄化增长的趋势背景下,随着我国相关政策对老年人教育的不断重视,及社区共学养老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孤独和价值感缺失问题。本课题就如何解决老年人对学习新知的渴望与掌握现代智能技术操作的矛盾,提出微课程合理应用是为老年教育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资源,是紧跟时代的需求。

本课题围绕如何优质地服务智能化老年教育,通过文献查阅、调查问卷、个案访淡等对课题内容采用调查分析法,创建多种线上宣传平台、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提炼,帮助近7千人次老年朋友运用新媒体在线上进行学习并不断研究和丰富学习资源的供给,探索出一套全新的、相对完善的老年教育微课程学习应用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老年朋友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老年朋友的文化精神生活,积极深化共学养老的内涵,取得课题预期效果。

[关键词]   共学养老   老年教育   智能化  微课程   应用

 

  • 引言

1.共学养老已成新趋势

从2020年起,出生于“1960-1975”的一代人开始逐步进入60岁,改革开放以来掌控了中国社会绝大部分财富、资源的群体集体进入老龄化。最近国务院重磅出台:康养小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奔着“共同学习让城市更美好”,2013年已经有2000家“社区学习共同体”遍布杭城。同时,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农村成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归属感、认同感,培养家乡情怀、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学习型美丽乡村的最佳选择之一。在平水这个山清水秀的山区小镇,共学养老能更有效地推进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城区后花园特色小镇。

老年教育实践推行创新发展和“社区共学养老”发展,既符合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生活方式,又能助推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社区共学养老是值得研究、总结和推广的社区老年教育新模式。

2.线上教学环境初步具备

在2020年第三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讲到:“老年教育服务模式趋于多样化,已逐步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与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关于老年教育的研究较多。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学、娱相结合的特点,有自发自主形成的学习组织,有社区统一举办的学习团体,还有老年协会、国家或企业组织的各种机构举办的各种学习活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各种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教育的改革也随之改变,网络教育也随之应用在教学之中,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重大改变。随着移动网络的大面积覆盖,智能手持终端的渗透与普及,使人们借助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老年人开始通过视频软件、APP进行在线娱乐、学习。通过有益的教育活动来获得自我完善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3.微课程教学优势凸显

“微课程”是按照认知规律,将学习内容、过程、扩展素材制作成数字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对各年龄段人员进行教育的学习资源。“微课程”教学其特点是环境网络化、媒介数据化、资源共享化、时空灵活化、学习自主化。当人们受教育水平和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将越来越重视成人教育尤其是老年教育的价值,越来越希望获取针对性强、内容短小精悍、系统整合的学习资源,在线上的微课程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主流。

 

  •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时,通过文献查阅来了解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类,通过深入社区村镇进行调查问卷了解本地老年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大众需求,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就数字化共学养老的模式走访了区内其他乡镇成校进行访淡,确立本镇老年教育智能化推进的大致模式,着手创建多种线上宣传平台、线上学习平台进行观察实验,对逐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提炼,对微课程具体实施模式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已经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验证和修改。围绕微课程的有效应用采用行动研究法等不断完善,来探讨适合我镇老年教育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

 

  • 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内容

近年浙江各地建起了一批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礼堂,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在对老年学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老人学习的特殊性,通过一创建多种数字化学习平台、二整合和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三探究微课程的开发、四整理归纳老年教育微课程学习模式,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山区乡镇如何培养共学养老团体,如何完善课程资源,并引导社区老人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学习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第一阶段:搜集国内外课题相关研究成果。根据课题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分配,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并将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整理与归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确本次课题的研究方向、基本概念的定义以及新时代下基于学习共同体老年教育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第三阶段:现状调查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微课程在老年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结合工作中的经验以及调查结果、访谈结果提出老年教育微课程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阶段:科研计划的实施与优化阶段。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完成指定课题目标、计划的撰写,通过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老年教育中微课程具体实施模式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已经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验证和修改。

第五阶段:课题结题阶段: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通过对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与归档,并撰写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 查阅老年教育相关文献资料。

在准备阶段,我们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学习有关老年教育的文献资料,加强课题组成员理论素养的提升,要求课题组成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确保研究课题的工作顺利开展。文献资料中注意到,Rogers W A和Czaja S J(2004年)为了探究跨学科和跨大学的老龄化教育的改革问题,成立了由迈阿密大学(UM)、佐治亚理工学院(GT)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组成的教育中心(CREATE),是一个多学科(心理学和工程学)的协作中心,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老龄化研究所)资助,致力于解决老龄化和计算机技术使用的问题。韩倩(2016年)通过对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英国进行分析,英国的老年人教育通过自行组织,在满足退休老人继续学习、更新知识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其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各种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网络教育也随之应用在教学之中,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重大改变。翟惠琴(2018年)就针对各地老年大学的有限条件,从网络上众多的课程由于没有兼顾到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的特点,而使老年朋友望而却步,甚至产生恐惧感的心理出发,对制作相应的老年教育微课程设计规范和设计原则进行分析。

2.课题研究团队组建:                                      

主题走访:金月娥老师就数字化共学养老的模式走访了区内其他乡镇成校。了解到柯桥成校所在辖区老人多半为农转非居民,生活逐渐向城市居民靠拢,社区内的共学养老氛围已较浓厚,各类社团建设已初具规模,老年朋友已集传统学习和新媒体学习并存状态;华舍镇和马鞍镇则针对辖区工人多居住分散等特点,开始尝试构建网络平台,着手推动线上教学,具有相当的关注度,逐渐地形成氛围。基于平水镇属于劳动力输出半山区,平时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小孩,除了料理家务外,老人们还是有些闲暇时光,他们也渴望能在这时段了解新事物、学习新东西。老人生活形态上比较接近于华舍和马鞍镇,大家一致觉得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在老年大学组织培训的同时,加推线上学习平台供老年人学习。有了这些模板,更坚定了我们团队对于做好本课题的信心,老师写的《谈数字化学习平台在社区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访谈心得在区里推出,共同探讨新时期的教育新导向。

我们对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重点,对平水镇内老年人进行拉网式的摸底调查,针对在共学养老背景下老年朋友对培训资源、培训条件的愿望设计问卷。并与兄弟成校共同探索移动平台在老年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上报《基于共学养老背景下的老年教育微课程的应用研究--以平水镇为例》课题申请表、撰写开题报告书,组织开题工作。

3.调查研究老年教育发展现状,分析试验区居民老年教育需求。

问卷调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新一代中老年人对于内容文娱和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和充裕的时间。根据课题分工,学校沈俊法和王莹老师协同各文化礼堂管理员,分片区到平水镇内29村居老年朋友中了解其对文化及精神生活的需求,并传播共学养老的理念,填写设计好的在老年阶段如何学习问卷,记下他们的心声。感觉到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困惑。老人的闲暇时段不一,兴趣爱好不同,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事物及知识的接受快慢参差不齐等等,都是梗阻在他们学习之路上的绊脚石,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困惑,是当下摆在我们成教人面前的首要课题。

调查分析: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通常教育对象的起点和基础是相差不大的,而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各自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都有所不同,学习基础截然不同,造成了学习层次的复杂性和资源不足的现象。大家讨论分析一致认为线上课程的多元能够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要,也能契合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疫情的反反复复也阻碍了大家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这些都是在开展老年教学活动中所要面临的问题。线上教学将成为趋势。

“云教育”趋势:随着“云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把原有的学习资源与“云技术”有机集合,智能时代的到来,在面对传统教育资源不足的老年教育领域而言,仿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互联网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其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能够通过远程教育改变以往课堂教育的固有模式。各地老年教育的设计管理者也纷纷跟上时代大潮,开设了例如“ 空中老年大学”“ 老年广播电视网络大学” 等,这样能够更加方便灵活地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服务。使老年教育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学习体验更加深刻。走访平水镇29个村街社区,老人们普遍认为 “云教育”是个很好的学习途径,但对移动端的操作又感到陌生而恐慌。金老师就此问题形成《关于社区教育融合“云教育”可行性的调研》研究报告,2020年作为教科研成果推送至省级成教组织研究。同时共学养老模式有助于共同进步,能更好地推进新兴的线上学习和课程资源的更好利用。

4.强化社区场所建设,促进共学养老的学习模式

具体进入到实施阶段,课题组成员运用行动研究法,针对社区尤其是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在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活动研究。

共学氛围创建,形成社会共识。基于平水镇老年群体平时农务家务多学习少的现状,与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宣传一个“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理念,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鼓励倡导兴趣爱好者的“学习圈”。今天的“养老”基本不缺乏物质条件,缺少的是精神的慰藉,“社区共学养老”理念,为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真可谓“另辟蹊径”,可成为养老的新时尚。

组建共学养老社团。根据调查情况,学校联合各村文化管理员利用文化礼堂,为老人们开辟出一定的场地,有棋类、书画、排舞、唱歌(戏)、技能、阅览等多个学习品类,相邻两三个村各组建一个特色学习社团,组成多样的“学习圈”,共学社团成员间加强了联络,相互关心,使邻里更加和睦。“社区共学养老”成为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的新思维,成为“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新平台。

5.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提升智能化学习能力。

在信息时代,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当代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当代老年人最感困惑、最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数为141178万,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占比18.7%。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但60周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1.2%,上亿老年人成为信息时代的“旁观者”。

组建服务队伍,紧抓培训实效。平水成校专门成立智能手机教学团队,通过培训志愿讲师送教进村(社区)、入户、进养老机构。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帮助老年朋友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是平水镇一直关注和重视的大事。学校启动了服务团队组建、排摸调研等工作。由宋志明老师和伍旺生老师负责长学制培训,汤婉珍陈军华陈利华老师负责短期培训,以5学时短期培训和32学时长学制培训的形式,分层分类就近就地组织专项培训;通过上门扩面服务,发挥学校教师会教的优势,倡导在校学生“小手牵大手”等对身边的老年人进行帮教指导;做好课程顶层设计,组织全镇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课程优质课程评选。短短两三年让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到智能技术培训中来,全镇老年人智能手机技术培训“应培尽培”,发挥手机功能,真正让平水镇的老年朋友“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慧生活”。同时鼓励老年朋友积极参加“银龄智能短视频”和“浙学通学习”的评优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6.创建多种数字化学习平台

建立多种数字平台:网络的应用给老年教育开启了另一扇大门。学校老师利用老年大学培训班和各村的许多社团,通过微信建立许多学习群,由沈俊法老师主管微信群,把适合老年人学习的相对应的资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分发给学校老年大学各班主任村管理员,以便于大家在微信群上传阅,运用微信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学校申请了平水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公众号,王莹老师维护学校公众号,对网络资源的收集,同时设置平水资讯、培训中心、精品藏书、便民服务等类别将数字资源进行归类,放到我们学校的云平台上;学校还开辟了“平水翠姐姐”“云”话乡村振兴直播室,每周二、四、六晚,陈利华老师都会准时打开她的微信视频号,进入直播间,帮乡村农民推介平水四季农产品、聊垃圾分类、平水发展动向等,每次都用90分钟左右时间来为平水镇乡村经济、文化、旅游、管理吆喝。像今年母亲节,平水翠姐姐直播室直播了一群中老年优秀票友,在乡村体验营上演的越剧《十八相送》、舞蹈《水乡情》、莲花落《翠姐姐重回娘家》……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为母亲们带来了欢乐,丰富了社区老年生活。同时平台也为“数字赋能,共同富裕”提供了一种模式。老年教育在这些数字化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7.老年教育微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性高、系统性强、难度大的工作,面临诸多建设难题,如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以吸引学习者学习;在线学习监管困难,难以确保学习真实性;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难以支撑教学创新等。

观察实验: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开展在线老年教育是社会的必然需求。随着数字平台不断建立,课题组长金月娥老师感觉到学习资源的优化和整合的重要性。老年朋友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资源匮乏渐渐地体现出来。课题组得出一是要引导课程分类特色发展,二是全员共同参与到资源的开发中,三是创新课程内容设计,四是激发教师课程建设内在动力。在对网络资源的收集和归类的同时,各班主任学习注册登录浙江省老年大学网的“第三年龄学堂”、“浙学通”,再由班主任带领学员在网上,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我们学校平台上对这许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连同在农专委建的乡村振兴云平台上所获取的许多资源,大家齐力将许多有效资源分门别类,有选择地挂在不同的数字化平台上供大家针对性地搜索学习。

8.探究微课程的开发,微课制作技能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光靠前期资源收集有时候还是有一点的局限性,必须前瞻性地作好顶层设计:

(1)激发教师发展动力,提升智能化教学能力。一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在线开放课程是传统课题教学的延伸,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选择课程的机会,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尝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智能化教学能力。二是开展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定期邀请现代信息化专家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制作整个过程的锻炼,是教师真切的感受智能化教学的魅力,促进提升该能力的自我觉知。三是学校形成竞赛机制,鼓励大家参加各类智能化教学大赛、技能大赛,并在考核中体现。

(2)开发微课程:学校形成竞赛机制,鼓励老师参加各类智能化教学大赛、技能大赛。老师们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掀起了开发课程制作微课程、开通直播间等的热潮。针对新时代带宝宝老人的窘迫,金月娥老师联合绍兴第二医院,拍摄制作了《新生儿护理》系列微课程,供大家在育儿期间学习。系列中一个微课程参加了第三届省社区教育优秀微课评比,获二等奖;另一微课程在“第六届NERC杯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并被收录到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微课程和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资源库中。从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遗产角度出发,开设了地方课程------日铸茶。平水镇是全国重点产茶区内的一个重要茶乡,早在宋代这一带的日铸茶已为皇室贡品,围绕这一主题,学校请专家来老年大学平水分校讲座,开设茶艺班提升兴趣,同时制作了《日铸茶宣传片》、《平水日铸茶》等视频,挂到学校网络平台上供大家观看了解和学习。微课程《平水日铸茶》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委会认定为精品课程,并在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平台上展示。

(3)形成微课程应用体系

充分了解平水镇内老年教育的现状,摸清新信息时代老年朋友的学习需求;探索适合本区域的学习型养老团体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尝试构建适用于我镇的老年教育的多种数字平台;搞好培育工作让智能手机在老年教育中发挥作用;收集整合微课程教学资源、制作针对性微课程,提升老年教学技能;多边互动促进课程消化,确保较高的学习效率。

 

  • 结论

随着新媒体在社会各领域的使用,各种学习平台、微课程的应用,使教育开展活动更加高效、便捷。老年教育在新环境下,亦更加倾向于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微课程在老年教育中充分利用智能终端,利用微课程的“精”和资源的“小”,便于老人超时空反复学习,实现了学习效率的“高”。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以下成果:

(一)形成了以健康养老为目标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氛围;(二)形成了以智能手机为媒介的共学养老学习模式;(三)形成了以微课程为载体的线上教学新机制;(四)形成了微课程应用基本体系;(五)创建了一条农村老年教育的新模式。

理论价值:

老年教育在新环境下,亦更加倾向于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微课程为主要载体的老年教育实现了以学员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符合当今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潮流。微课程充分利用智能终端,把教学、管理、学习、交流、分享、娱乐深度融合,使现代教育走进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朋友共学经典、共享美好,促进身心发展,提升晚年幸福指数。让社区教育变得高效便捷,提高老年朋友的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实践价值:

  • 老年教育模式的改革:学习共同体作为老年教育一种有效途径,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场所和交流平台,数字化平台的运用更拓宽了老年朋友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领地。

第二、积极响应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因为老年教育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关键环节,微课程的合理应用,培养老年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自我能力得到体现。进一步推动老年人“老有所需、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获”的价值实现。

第三、提高老年教育的软实力: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了老年大学教育体系的师资力量。对微课程的设计、制作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创建高水平老年教育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的直接体现。

本课题成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平水镇29个社区建立共学养老团体,各村居老人跟上时代的步伐踊跃参与到学习中来,线上教学尤其是微课程的有效应用,引领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多个学习团体获省级示范教学点,为农村老年教育助推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和振兴农村群众性文化提供了范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先军  吴俊峰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实践研究》[J].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202134

  2. 翟惠琴.浅谈社区老年教育中微课程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09)

  3. 孙亚.微课程在社区老年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0)

  1. 张雪燕.基于知识地图的老年教育微课资源设计模式研究[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6(02)

  1. 柳华盛.宁波地区老年学员的微型学习现状与促进策略研究[J].

成人教育,2016,36(10)

6 张永谊  今天,我们怎样去学习 《社区学习共同体》--浙江大学出版20197

6]鲁美秀,程森奇 《浅谈移动学习在非正式学习领域的主导作用》[J].继续教育 2015(5

7]李建军,李渭 《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 开放教育20173

8]熊明巧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探究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社区教育 20181

9]庞阿倩,汪颖、韩晓晗 《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探析》[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1

[10]赵俞凌 徐珍珍《加大优质资源供给 完善学习服务体系》[J].中国教育报2019(12)

[11]王练练 邵艾群《社区教育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的基本策略》[J].社区教育202119

 

附件:成果名单

1.研究报告

金月娥 《关于社区教育融合“云教育”可行性的调研》------浙江省职成教科研成果三等奖 2020.07

2.论文

(1)金月娥 《谈数字化学习平台在社区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柯桥区教育体育局 2020年论文一等奖

(2)金月娥 《老年教育中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柯桥区教育体育局 2021年论文一等奖

  1. 金月娥 《社区教育学校微信公众号优化策略探讨》------发表于《科学与财富》202002 .137

  2. 金月娥 《 老龄化智能化背景下提升老年人品质生活之管窥》------发表于《大众文摘》202224  .293

3.获奖微课程

(1)金月娥 微课程《新生儿护理·洗澡护理教学》------2020.01浙江省第三届社区教育优秀微课 二等奖

(2)金月娥 微课程《平水日铸茶------2020.11中成协农村成人教育专委会 精品乡土课程

3)金月娥 微课程《新生儿抚触------2021.12 第六届 NERC 杯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 三等奖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