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融共建”助力城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首页    课题研究    “五融共建”助力城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五融共建”助力城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唐璇   唐文庆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年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老年教育是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活动,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为贯穿落实报告精神,积极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者所在单位结合成校、老年学校优势,从老年教育“阵地融合共建,让老有所学有去处;队伍融汇共建,让老有所学有人管;智慧融享共建,让老有所学有广度;课堂融通共建,让老有所乐有舞台;发展融洽共建,让老有所为有成果”五个方面,探索实践了“五融共建”老年教育模式,以期形成城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 五融;共建;城乡;老年教育

一、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融共建”的背景与需求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国务院专门印发了《老年教育与“十三五”发展规划》、《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文件指出:“国家发展老年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同理,高质量发展也是老年教育的首要任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质量,核心是创新,最高层次是可持续性,终极关怀是实现人的发展。老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跟上时代步伐的现代老人,使他们生活充实、智能发展、身心健康、晚年精彩,并进一步在满足完善自我需求的同时,提升思想境界,激发人生活力,让老年学员通过社会实践展示精湛技艺,丰富活跃社区生活,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因子,从而带领所有老年人达到“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老年人生目标。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德清县常住人口548968人,老年人口123709人,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2.5%,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舞阳街道常住人口48078人,其中老年人9934人,老年人群占21.1%,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

2022年《德清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好老有颐养工作,组建了德清县老年教育联盟,舞阳街道也同步组建了街道老年教育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制定工作例会、专班议事等制度。同时德清县教育局、街道办事处也明确要求重视老年教育,每年开展《德清县示范性老年学堂建设》评比。

舞阳街道成校、舞阳街道老年学校于2016年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一老”教育,开展了《老年学习型民间社团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民间学习型社团赋能策略研究》《以“三个课堂”为引领开展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一二三”模式助力老有颐养的探索与实践》等研究,积极创建“老年学堂”,全力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学校。上柏村老年学堂、双燕村老年学堂、玉屏社区老年学堂被评为德清县A级示范性老年学堂,玉屏社区老年学堂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老年学校、湖州市优质老年学堂,舞阳街道老年学校评为浙江省、湖州市优质老年学校。

同时镇街成校、社区教育分院(中心)、镇街老年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它立足于当地、服务于当地,是最接“地气”的群众身边的学校,在老年教育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开发、课堂管理、智慧化建设等方面可大有作为,值得探索与实践。

二、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融共建”的探索与实践

舞阳街道成校结合成校、老年学校优势,从老年教育“阵地融合共建,让老有所学有去处;队伍融汇共建,让老有所学有人管;智慧融享共建,让老有所学有广度;课堂融通共建,让老有所乐有舞台;发展融洽共建,让老有所为有成果”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五融共建”老年教育模式。

(一)老年教育阵地融合共建,让老有所学有去处

 围绕“一老”的吃、行、娱、学等方面设置不同功能,着力打造“浙有康养”15分钟优质生活圈。成校要在“一老”中的“学”探索实践,我们根据舞阳街道实情,探索实践了“1+13+N”老年教育阵地融合共建,即以舞阳街道老年学校(舞阳街道成校)为主阵地,以舞阳街道13个村社老年学堂为家门口的学校,以村社文化礼堂、邻里活动中心、农家书店、城市书房等为N为有效补充,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舞阳街道老年教育阵地融合共建新模式,为共同富裕建设贡献成校力量。

(二)老年教育队伍融汇共建,让老有所学有人管

“一老”教育涵盖内容、服务的对象、教育的时间、教育的地点较全日制教育更为复杂,加之我们阵地共建较多,并不是成校几个人就能够做好的工作。如何共建好队伍,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实践和研究。一是领导机构的组建,这是推动老年教育的核心。围绕“一老”队伍融汇共建,我们成立舞阳街道老年教育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制定工作例会、专班议事等制度。二是专职管理教师的培养,这是推动教育的骨干。我校在教师工作分工中明确了一位老师负责“一老”教务负责人,各村社书记为村社老年学堂校长,教育分管干部为专职教师。三是专业教师的培养,

这是推动教育的基石。我们依托德清县老年教育联盟遴选优质专业教师,组织建立了舞阳街道民间师资库,并定期开展教师素养提升培训。四是社区达人的挖掘,这是推动教育的活力。我们组建社区达人教学管理师资库,内容涵盖传统文化、民间技艺等。五是志愿团队的组建,这是推动教育的补充。我们组建了27人参加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主要协助各个教育场景日常管理,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有序开展。通过队伍融汇共建,以期形成“机构领导、专职负责、村社共建、社工协助”老年教育队伍共建模式。

(三)老年教育智慧融享共建,让老有所学有广度

老年教育即要加强线下教育,更要推进智慧化教育,要加快数字化建设。我们计划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校园数字化管理,做好基础数字模块建设,丰富优学德清内涵,并未来社区APP成立线上学堂,共建“线上学习共享平台”,满足“一老”多样化学习需求。以数字化建设推动老年教育变革,积极打造“共享课堂”;以“优学德清”微信小程序为依托,推进、优化智慧校园系统建设,丰富学习内容,形成“共享课堂菜单”,生成“学习码”,老年人通过手机扫“学习码”(二维码),实现线上学习,据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线下学习报名、线下学习地点选择。

(四)老年教育课堂融通共建,让老有所乐有舞台

“一老”教育是否被老年人接受,归根到底是我们提供的内容是否符合“一老”需求。我们计划在课堂共建方面实施“三个课堂”,即老有所学,搞活第一课堂,重点实践常规性课堂,加强发展性课堂,注重科技赋能,建设数字化课堂,注重效果导向,建设特色课堂。我们采取“点单式”服务,将老年人普遍受欢迎的歌咏、舞蹈、葫芦丝、朗诵、书法、山水画、太极拳、二胡等作为长班固定下来,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其中长班制2021年400人,2022年563人,2023年546人,2024年253人(春季学期)参加。老有所乐,丰富第二课堂,重点结合乡村大舞台、文化礼堂、成果汇报演出等,共建好学员展示舞台。目前,已开设老年无人机摄影、越剧、桥牌、中国象棋、“一老一小”成果汇演等近百场,通过比赛、活动、展示带动提升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老有所为,拓展第三课堂,我们提供“公益性”平台,在为老年人服务的同时,凝聚“银发力量”,成立舞阳老年学校临时党支部,引导老同志在矛盾化解、关爱青少年、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各个领域发挥余热,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5 老年葫芦丝学员参加德清县老年春晚演出

(五)老年教育发展融洽共建,让老有所为有成果

凝聚“银发力量”,发挥老年人的资源优势,孵化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共建,一是利用无人机培训特色课程共建“银晖闪耀”无人机服务队,让老同志通过无人机学习后放下老人机,拿起无人机,助力智享、乐享生活,并利用航拍助力社区治理。二是利用趣味钩针、时装秀等特色课程共建“社区达人室”,发挥老年人兴趣特长,为老年人搭建交流平台,增进邻里关系。三是共建“银晖讲堂”,宣扬道德风尚,计划挖掘有特长、有专项技能、有理论等方面的老年人,为辖区内的居民开设“银晖讲堂”,宣讲“人人为善”,服务社区治理。

三、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融共建”的特色与亮点

(一)老有所学场景更优

舞阳街道通过“1+13+N”老年教育阵地融合共建模式,借助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对阵地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完成了上柏村、回龙社区、玉屏社区、舞阳社区、塔山社区提升改造工作,打造了约4000平方的“融立方”综合体,同时在各小区、文化礼堂、城市书房、室外活动场等地方打造老年教育场景,融入老年教育元素,通过多种渠道共建老年教育场景,为老年教育提供了更优教育场景,着力打造老年人“15分钟优质生活圈”,实现了“在养老中学习,在学习中养老”的目标。

(二)老有所乐课程更实

通过智慧融享、课程融通共建,舞阳街道老年学校、各村社老年学堂年初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服务菜单并向社会发布供老年人选择培训内容。线下我们以“长短结合”模式开设葫芦丝、竖笛、歌咏、太极拳、书法、山水画、二胡、短视频制作、戏曲等长班,开展保健养生、主题活动、五水共治、时事政治等短班、活动。线上我们开发“舞阳成校”微信小程序,设置线上课程、线上学习等功能,让群众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目前已发布了《中式面点制作系列微课》《庆祝建党100周年诗歌朗诵》《党旗下》《云上相约,智慧助老》《百年党史》《老年智能技术应用学习微课》《跟着凌老师学歌咏》《跟着张老师学舞蹈》《成人高中课程》《跟着卞老师学写字》《跟着严老师学太极》等数百个数字学习资源,让老年人学习更方便、更实用。同时我们积极搭建各类展示平台,如德清县重阳晚会、德清县老年春晚、舞阳侯会、新市庙会、德清县民间社团才艺大赛等,处处都有她们靓丽的身影,她们将所学完美展示给群众,即给群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也愉悦了自己的身心。

(三)老有所为夕阳更美

通过“五融”共建,吸引了大批老年人在生活之余走出家门,走进老年学堂参加学习,参加到各类文体活动中,培育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欣赏自我的良好心态。老年人在富有娱乐性和美感性、专业性的活动、培训中得到教育,受到道德、法律、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活动、培训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彼此间从认识、到了解,再到熟悉,达到和谐相处、互相理解,互相认同,提升素养,形成融洽的氛围,有效增进了邻里和睦。同时我们凝聚“银发力量”,发挥老同志、老干部特长,组建“无人机巡查自愿者服务队”,让老年人发挥余热,让夕阳更美。

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融共建”的主要成效

(一)缩小了老年教育差距

由于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硬件、软件建设优于农村,加之城市居民退休保障强于农村居民等。舞阳街道通过“五融共建”,尤其是阵地、队伍、课程共建,基本解决了老有所学有去处、老有所学有人管、老有所学有舞台三个关键问题,有力推动了老年教育工作,尤其是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极大缩小了城乡老年教育差距。

(二)丰富了老年精神生活

2023年,舞阳街道在各村社成立了老年学堂,我们通过“五融共建”,尤其是课程、智慧、发展三个方面的共建,为城乡老年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动。如今,村社老年学堂每周有课程、月月有活动,即有长班制,也有短班制,让更多的老年人走出了家门,走进了课堂,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了精神生活。

(三)促进了成校自身发展

通过“五融共建”,促进了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了学校师资、教学经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软件建设,提升了学校与各单位、部门、村社区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效促进了成校自身发展。如今,舞阳街道获评德清县A级示范性老年学堂3所,浙江省示范性老年学校2所、湖州市优质老年学校、学堂2所。

 总之,老年教育是社会现实需要,是民生关切,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定稳定有效途径之一,舞阳街道将继续推进“五融共建”,以舞阳老年学校为主阵地,助力城乡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浙有康养”贡献教育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