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模式助力老有颐养的探索与实践

首页    课题研究    “一二三”模式助力老有颐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二三”模式助力老有颐养的探索与实践

唐璇   唐文庆  

 

[内容提要]《老年教育与“十三五”发展规划》《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指出:“国家发展老年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我积极响应,努力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在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课程开发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提炼了“一二三”即一支队伍、二个阵地、三个课堂老年教育模式,该模式适用小区域老年教育,适用于家门口老年学校建设,以期为相似区域开展老年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模式;老年教育;三个课堂

一、“一二三”模式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国务院专门印发了《老年教育与“十三五”发展规划》、《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文件指出:“国家发展老年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2022年《德清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好老有颐养工作。德清县教育局、街道办事处也明确要求重视老年教育,每年开展《德清县示范性老年学堂建设》评比。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德清县常住人口548968人,老年人口123709人,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2.5%,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舞阳街道常住人口48078人,其中老年人9934人,老年人群占21.1%,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了近11个百分点。

    开展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推动终身教育、促进终身学习的一个抓手。近年来,舞阳街道成校始终坚持“培养身心健康、与时俱进的老年人”的办学宗旨,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办学目标,在规范中求创新,现已成为舞阳街道“文化养老”的主阵地,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老年教育示范点。近年来,我校在实践形成了一支队伍、二个基地、三个课堂“一二三”老年教育模式。

二、“一二三”模式的做法

    为努力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我校探索实践了“一二三”老年教育模式,助力老有颐养。

(一)组建一支队伍

    老年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对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成立了舞阳老年学堂领导小组,由成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师任副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分工推进老年学堂建设;二是组建了老年教育专业教师师资库,老师有来自省、市、县的行业专家,也有来自民间的专业能手,涉及的内容有健康养身类、太极、歌咏、乐器、舞蹈、老年智能技术等。

(二)建设两个阵地

    阵地是休养生息的驿站,是身心慰籍的家园,是发挥余热的平台,更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县教育局、办事处的领导支持下,我校从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出发,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老年教育的规律及舞阳街道的实际重点开展了两个阵地建设。舞阳街道下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居、农”人数基本对半,为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我校在建城区学校本部及上柏教学点开展了老年学堂建设,方便城区、农村老年人就近学习。以“长短结合”,即以长班和短期培训形式开展老年教育,目前开设了歌咏、葫芦丝、舞蹈、太极、竖笛、老年无人机摄影、养生保健等课程。同时我校“巧用资源”,在各村文化礼堂成立了村民学校,并以村民村民学校为阵地开展老年教育,努力做到送教上门。

(三)开展三个课堂

    老年教育课堂建设是老年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我校从课堂的目标取向、内容构建、实施形式等方面开展了三个课堂建设。

    1.老有所学,搞活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我们设在学校本部和上柏教学点,是老年教育的主渠道,在第一课堂中,只有符合学习者需求,才能吸引学习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第一课堂才有可能活跃起来。因而我们力求设置能提高学习者获得感、幸福感及传递正能量的学习内容,具体从两个层面进行课程建设。

    一是常规性课程。该课程我们以长班的形式来教学。学校按照管理条例,从班主任、任课老师、班委及活动开展四方面入手,管理老年教育教学秩序。每个班从组班报名到开班后的学员名册、点名册、签订学员安全责任告知书、班级基本情况统计、班级管理日志、教学计划安排表等表册规范、齐全。常规性课程时间跨度为半年,课程设置为15堂课。

    二是发展性课程。发展性课程指的是一种利于老年人身心发展的课程,以短期讲座的形式来开展,如养身保健、安全知识、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公民道德、烘焙、养身保健等人人都乐于参与的课程。这类课程不需要太多的课时来完成,也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关键是了解当前的形势或教会如何操作,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提升老年自身素质。

    2.老有所乐,丰富第二课堂。较年轻人老年人也喜欢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老有所乐。因此,我校主动搭建各类平台,积极组织学员走向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展示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社会正能量。组织学员、民间社团参加每年一次的县才艺大赛、重阳老年人桥牌赛、乡村排舞大赛、送戏下乡、喜迎传统节日文艺演出、百人旗袍秀等等。同时结合县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和街道乡村文化丰收节,组织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其中“金秋艺术社团”舞蹈班选送的京歌伴舞《花好月圆》在无锡举办的首届“美蕴秋歌”全国展演上,从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拿下大赛的最高奖项——全国“十佳优秀节目”奖。既是舞蹈班学员又是担任指导老师的张浙萍老师荣获2018CCTV美丽中国行春节联欢晚会全国最佳指导老师奖,受到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评价,特别是我校“山之锦艺术团”一年一度的送戏下乡活动,活跃在那里的老人基本以我们的学员为主,这些节目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大雅之作,都是很接地气的草根活动,但深受乡村人的喜爱。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增强老年教育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通过平台展示,有利于老年人关心家乡、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在活动中增进友谊、互帮互助、同享欢乐,促进文化养老,提高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3.老有所为,拓展第三课堂。老年群体中有教师、医生、工人、农民,各种层次、各个行业的人员都有,但是他们都有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心。他们积极宣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宣扬家乡的新面貌、新人物、新事迹。如为讲好舞阳好故事编排了三句半《夸夸新舞阳》、为庆祝改革开放编排了快板《改革开放新舞阳》和歌舞《中国脊梁》、为宣传好垃圾分类编排了舞蹈《环保时装秀》和小品《垃圾分类就是好》、为宣传好扫黑险恶编排三句半《扫黑除恶战鼓敲》等等。老年学员们将编排好的节目送进基层、社区、文化礼堂,宣传党的好政策,讲好街道好故事。同时他们穿上红马甲,手挥小国旗,自发组织去街头宣扬文明创建、维护交通秩序、宣传垃圾分类、晚上巡逻。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队伍中来。久而久之,他们在社会上有了影响力,形成了品牌效应,达到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目的。

三、“一二三”模式取得的成效

(一)助力了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不可或缺,我们通过“三个学堂”开展老年教育,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各村(社区)乡风文明,邻里和睦,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趋渐浓厚,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了乡村振兴。

(二)推动了文化开展

    “一二三”老年教育模式的实施,带动了广大老年人的活动热情,吸引了广大老年人从被动的欣赏到主动的参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专项演出、“赞美辉煌成就 抒发爱党深情”主题演出、《小米粒 大粮仓》公益活动、岁月更新又一春,幸福邻里乐新年——上柏文化中辞旧迎新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浓情粽意五月五 共叙端午扬传统活动、“秋情相约 情满乡园”村落文化节主题活动、“细雨更迭春夏,春光烂漫清明”清明特色活动等吸引了近千名老年人参与;我们组织了近300老年人编排的《夸夸新舞阳》、《小康生活乐哈哈》、《食品安全最重要》、情景剧《党的恩情说不完》、朗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歌连唱、《百个战鼓振雄狮》到各文化礼堂开展了巡演。

(三)增进了邻里和睦

    “一二三”老年教育模式的实施,吸引了大批群众在工作、生活之余走出家门,主动参加到各类文体活动中,培育了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欣赏自我的良好心态。广大群众在富有娱乐性和美感性的活动中得到教育,受到道德、法律、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在活动中从认识、到了解,再到熟悉,达到和谐相处、互相理解,互相认同,提升素养,形成融洽的氛围,有效增进了邻里和睦。

(四)促进了家门口老年学校的发展

   “一二三”老年教育模式的实施,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促进了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课程开发已趋于完善,可满足辖区内老年人学习需求。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促进了学校师资、教学经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软件建设,提升了学校与各单位、部门、村(社区)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奠定了基础。

四、“一二三”模式后续思考

   我校提炼的“一二三”老年教育模式,即一支队伍、二个阵地、三个课堂主要在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课程开发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基适用于小区域老年教育,适用于家门口老年学校建设,可为相似区域开展老年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但也存在以下不足,是我校后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一是队伍建设。老年教育从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都非常的广泛,多数成校专职教师难以满足老年学校“遍地开花”的需求,因些地队伍建设上应1+N的模式,即以成校专职教师为1,以兼职教师为N来组建教师队伍。

   二是阵地建设。我校因地制宜开展了两个阵地建设推动老年教育工作,但老年人由于年龄、身体及小群体影响等原因多数希望能够在15分钟生活圈内接受教育学习活动。后续我校将以“2+N”模式开展阵地建设,即以“本部、分部+村民学校+社区活动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以期以“2+N”模式推动家门口老年学校建设。

   三是课堂建设。课堂建设是老年教育的基石,是老年教育内涵所在,我校的“三个课堂”总体能够满足老年人线下需求,但随着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后续我校将在数字化课堂建设上进行探索。

   乡镇(街道)成校充分发挥“接地气”的优势为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学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已成为老年教育的主力军。“一二三”老年教育模式是舞阳街道成校在“办好家门口老年学校”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同行能提供一些借鉴。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