硖石实践:区域性推动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与文化家园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老年教育不仅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深入贯彻《关于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的通知》(浙老干〔2022〕14号)“五统一”、“五贯通”背景下,硖石街道积极开展 “区域性推动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 实验项目,致力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老年教育质量,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教育服务。
一、实验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课题组按照实验项目实施计划,并结合老年教育联盟整合要求,切实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区域性推动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工作,不断整合、链接、提升教育资源,着力提高老年教育质量,积极构建普惠共享的老年教育体系,努力提升辖区内老年人老有所学的获得感、体验感、满意度。硖石街道现有老年学校1所、老年学堂25个,各村社老年学堂均建在各自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实现了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村社全覆盖;建有老年社团84个,活动内容涉及健康养生、文化素养、技术技能等;现有老年教育专兼职师资20余人,主要从事非遗传承、休闲体育、书画培训、智能技术应用等教学;开发老年教育课程10门,包括居家养生、手机摄影、国画书法等。实验以来,2022年5月至2023年硖石街道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数13544人,年均占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的32.96%,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活跃度高。期间,硖石街道赞山亲和老年学堂获评2023年浙江省老年教育优质学校,硖石街道老年学校、风和丽苑老年学堂获评嘉兴市首批优质老年学校(学堂);录制的《硖石灯彩》老年教育微课10节参与省级优质微课评选;姜惠民《编辑幸福快乐》获得浙江省老年开放教育征文三等奖;《书香女子》旗袍秀获海宁市老年教育成果一等奖;《领航》小合唱获海宁市老年教育成果二等奖。
二、项目实验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项目实验目标达成情况
一是课题组以老年教育联盟为依托,建立了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的常态化机制,理顺各部门协调合作关系;二是通过项目实施,使在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学习的老年人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主力军,基层群众文化的排头兵;三是通过老年学堂试点、形成符合硖石实际的,多样化、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格局,推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
(二)项目实验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一是10月召开实验项目组会议,落实机制并运行。二是在成校设立老年国画、老年太极拳、老年合唱班、灯彩班和剪纸班,开展常态化培训,制作相关网课。三是项目组提供老年教育课程菜单,供各文化家园、文化礼堂点课。四是在赞山社区林轩养生园召开老年教育学堂试点推进会,指导老年教育学堂运行。五是继续完成老年乐学社团运行指导工作,评选老年乐学社团。年底进行社区教育(含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考核。第二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一是继续开展点单课,布置老年教育学堂试点工作。结合海宁市“健康素养类”在各村文化礼堂开展公益培训。二是继续开展点单课,布置老年教育学堂试点工作。举办灯彩、国画、剪纸学员作品展。三是开展文化家园与文化礼堂,城市老年乐学社团与农村老年社团“双结对”工作;协调西山社区“千人社团”培训。四是组织召开硖石街道老年教育联盟研讨会、现场会,研究推广企业参与老年教育培训经验。五、组织硖石街道老年学校、风和丽苑老年学堂、赞山亲和老年学堂参评浙江省、嘉兴市两级优质老年学校(学堂)工作;第三阶段:(2023年10月-11月)一是总结、结题。二是编写成果集、相关教学与学习视频参赛等。三是运用与推广。
三、项目实验主要做法和实验成效
(一)统筹协调,确保机制上“顺”
建立街道老年教育协商机制,成立了由党群副书记任组长,社区管理办(老龄办)、成校和社会事务办负责人为组员的老年教育领导小组,课题组聘任街道党群书记、教育和宣传分管领导为课题组顾问。纵向上,建立街道、村(社)两级老年教育机构,在成校建立老年学校,由党群副书记担任校长,成校校长任教务主任;在各村(社)设立老年学堂,由书记担任负责人。横向上,整合教育、卫健、民政条线资源,党建办、社会事务办、社区管理办、成校多方协同,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共同参与街道内老年教育资源整合,重点解决场地不兼容、师资不共用、服务对象不集中等主要问题。
(二)搭建平台,确保场地上“够”
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的生命力在于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以老年教育为抓手,深入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和文化家园,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促进学习型乡村、社区建设。因此,实验项目组将老年教育场地设在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可以使场地“活起来”,今年以来主要结合反诈骗、老年智能技术应用、传统节日裹粽子、做月饼等,开展“送文化”“赛文化”“送健康”“赛健康”“文化走亲”等活动。实验项目组主要成员,有文化、教育同一领导分管的行政优势,有文教卫长期协调配合的合作优势,为项目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有利于实验组人员各司其职,各司其责,成果共享。
(三)多方整合,确保资源上“足”
街道层面,引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延山、灯彩非遗传承人王丽琴等师资,常态驻扎街道老年学校,开展剪纸、灯彩制作等文化艺术课程。同时,建立了以卫生院为主体的老年健康教育志愿讲师团(慢病俱乐部),广泛开展健康养生教育。此外,加强与海宁电大、海宁健康协会的教师资源整合,开设一系列受老年朋友欢迎的教育课程,开发了《食物疗法》《手机摄影》《老年教育烘焙》《老年人学电脑》等精品课。村(社)层面,各个村、社区积极打造特色课程,如赞山亲和老年学堂整合了市老年大学、市老年开放大学和街道老年学校的老年教育资源,开设了歌唱、排舞、书法、太极拳、瑜伽、交谊舞、越剧学唱、微型花境制作与管理、智能手机教学、老年护理等十多门课程,深受老年人喜爱;风和丽苑老年学堂依托未来社区建设,在市老年大学支持下,在文化家园开设合唱、书画等课程,满足老年人受教育需求。
(四)立足需求,确保模式上“活”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线下开设长班和短班,老年学校常年开设梨园春戏曲班、老年书法班、老年太极拳班、太极剑班、剪纸班、灯彩班等。农丰、群园、东苑等离老年学校较近的到老年学校上课;其他较远的村社区老年学堂在本单位组织好学员,选定课程,确定时间后,由老年学校通过送教形式到村社上课,课程内容采用“菜单”形式,便于学员个性化选择,菜单根据老年学员报名情况进行调整实施。线上组织数字课程学习,课题组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合作在硖石成校公众号平台开设老年教育线上课堂,建有家庭教育、健康养生、微信使用、智能手机等线上课程,此外2023年8月课题组还联系中国老龄协会开展合作,购买服务在硖石街道老年学校、赞山亲和老年学堂和风和丽苑老年学堂配置老年教育机顶盒,开展网络教学与网上问诊服务。
(五)组建社团,确保质量上“好”
充分挖掘、积极引导和组织培育老年社团。围绕社团核心人物,了解记录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热心人士,形成社团的初步架构。对草根社团进行备案,填写《硖石街道老年社团手册》。明确社团较稳定的主要成员的名单,制定一年一度的社团发展计划,以图文形式记录一年主要活动。街道层面实验中继续用好《硖石街道老年教育手册》,继续开展老年“乐学社团”的评比。本实验周期内,重点开展社区文化家园与村文化礼堂的结对,城市优秀老年乐学社团与农村较薄弱老年社团结对,让优势社区的文化资源滋养较薄弱村文化礼堂,让城市优秀老年社团人才向乡村老年社团输送。初步实现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师资共享,老年社团实现“文化走亲”。今年的城市社区的戏迷分别到了联合村、军民村、南漾村、荷叶村、长田社区等进行了老年教育戏曲帮扶活动。西山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建西山幸福家园“千人社团”。目前,西山社区“千人社团”首批启动了摄影社团、合唱社团、乒乓球社团、旗袍社团等12个社团。老年社团的建立,实现了老年人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六)多方协同,确保管理上“优”
一是强化工作职责。社会事务办主要负责老年电视大学日常教学工作,街道社区办(老龄)负责指导第三方老年养老机构的老年教育工作;成校负责本街道“菜单式”老年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与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协助文体线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展示,组织开展老年乐学社团评选,指导各村(社区)老年学堂工作;村、社区主要负责本村、社区老年学堂硬件建设的投入和老年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明确开展老年教育提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的利用率。二是强化考核激励。运用好考核指挥棒,把开展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工作列入街道对村社的年度考核目标任务,推进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三是强化创建评比。推荐赞山亲和老年学堂创建浙江省优质老年学堂,硖石街道老年学校、风和丽苑老年学堂创建嘉兴市优质老年学校(堂)。
(七)培育典型,确保办学上“特”
赞山亲和老年学堂位于海宁亲和源琳轩养生源园区内,教学楼兼用于赞山社区文化礼堂,配备有电梯、空调、投影、音响、电子屏等设备,场地有保障,适老化程度高,教学环境优越。老年教育采用林轩企业与赞山社区双主体办学,学堂以海宁老年大学、硖石老年学校、海宁老年开放大学师资力量+琳轩企业特有的“秘书式”服务,二者合一,健全老年学堂运行制度及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作为课程导师,每周一至周五定时定点开课;同时依托亲和源秘书式服务体系,特派秘书作为课程班主任,按学科分类,每班配备2名班主任,负责日常课程中的运营和管理。学堂开设了歌唱、排舞、书法、太极拳、瑜伽、交谊舞、越剧学唱、微型花境制作等十多门主题课程。作为课题组的重点推荐,课题组在此召开了老年教育进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的现场会,充分展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办好老年教育,引导各村社投入到老年教育的行动中。
四、项目实验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欠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实验发现一是目前以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和老年学堂为主,仅有少量的企业进入老年教育市场。受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老年教育基础设施仍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信息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数字化、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略显滞后。二是农村老年人思想相对保守,精神文化匮乏,懒于参与老年学堂的学习。城乡老年教育存有差距,在社区学堂和农村学堂之间,硬件设施已无二致,但教师、课程等资源还需进一步补强农村学堂。老年教育资源总体呈现分散、交错等特点,还需进一步整合优化,发挥协同效应。
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执笔:蒋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