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践研究—基于丹阳市部分乡镇的调查课题研究报告

首页    课题研究    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践研究—基于丹阳市部分乡镇的调查课题研究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丹阳市司徒镇社区教育中心

项目负责人姓名:王正祥

研究报告执笔人:马国祥

[摘  要]

 21世纪,人类面临着知识爆炸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终身学习成为人们适应时代需求寻求自我发展的必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建设和谐社区、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社会事业,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也成为学术界研究探讨的课题。本课题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对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了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宣传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财力资源方面以及课程资源方面的问题,从整体效益,因地制宜,反馈调节三个原则的角度出发 形成了通过使人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扩充队伍,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整合、政策激励,构建共享网络平台,加强环境资源的整合、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财力资源的整合、按需开发,不断创新推广交流, 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3-5个

社区教育、 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一、引言(前言或研究背景,1000字以内

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提出了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就包含了全面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建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这不仅要求国民普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广泛形成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也对国家能提供给每一位社会公民终身的学习机会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而完备的社区教育资源是发展社区教育的基本保障。“十三五” 期间,全面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必将对社区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有力推动着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完善。

农村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6 年-2020 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020 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020 年)》 来驱动和引导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由此可见,培养和造就全面科学发展的人才队伍,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社会氛围成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任务之一,这不仅为社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了依据。

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是解决资源短缺和浪费问题的关键。在社区教育资源的使用中也存在着短缺和浪费的现象。

社区教育资源的短缺可能是由于不同社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素质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能够开发运用的教育资源的短缺,亦或是受限于开展教育活动时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而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受教育的需要的教育资源的短缺。

教育资源的浪费则主要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效率较低。社区教育在我国仍处于摸索推进阶段,可用资源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达到现阶段成熟的正规学校教育水平,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多,完全依赖于“粗放型”的,由政府加大人财物力的投入来换取社区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无法持续发展的,因此,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挖掘新的可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才是符合当下实际的可取之道。

二、研究方法约1000字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使用的数据、信息及其来源;相关的统计分析等。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论述,明确实验工作指导思想。

2、问卷调查法:为了更有针对性、更直接地、快速地了解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社区资源整合研究问题的相关信息,针对社区居民的调查,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在调查过程中明确了以下几点要求:

(1)明确调查目的。本次调查问卷是基于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展开的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目的是围绕研究课题间接地搜集反映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成人教育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经济资源、课程资源的真实材料,通过对一手材料的整理,作为分析研究题目中出现的问题的依据。

(2)弄清调查对象。由于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的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情况进行了解,所以调查对象的总体被限定于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的居民,排除了丹阳市其他乡镇的居民,受调查者时间、精力所限,不可能做到对总体对象进行逐一调查,因此,在乡镇领导的建议下,课题组从总体对象中筛选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乡镇社区进行问卷的发放,并确定样本容量为每个乡镇各 300 名社区居民。

运用标准化的调查手段。为了保证回收问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都采用标准化的同一手段,同时运用数据统计软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3、访谈法及其对象的确定

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的结合, 两种方法同时运用于本课题中, 可以发挥优势,互为补充。考虑到社区资源中的政府财政投入、相关政策等方面,社区教育的领导与负责人更为了解情况,相对普通的居民更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故借对其访谈的机会,交流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认识与实践心得,同时获取对资源开发、共享中所遇到的困难阻碍与建议意见,对本文的调查结果呈现与存在问题分析方面起到参考作用。

三、研究结果研究内容的正文,约5000字

1、项目研究内容;

2、项目研究过程;

3、项目研究分析。

一、项目研究内容;

21世纪,人类面临着知识爆炸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终身学习成为人们适应时代需求寻求自我发展的必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建设和谐社区、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社会事业,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的共建共享也成为学术界研究探讨的课题。本课题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对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出了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宣传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财力资源方面以及课程资源方面的问题,从整体效益,因地制宜,反馈调节三个原则的角度出发 形成了通过使人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扩充队伍,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整合、政策激励,构建共享网络平台,加强环境资源的整合、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财力资源的整合、按需开发,不断创新推广交流, 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措施建议。

二、项目研究过程;

围绕研究主题,本课题主要分为四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  对本课题产生的背景以及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的目的与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文献述评与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 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理论解析。对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析,将学习化社会理论、以人为本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教育生态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学习化社会理论意味着要保障学习者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以及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上;以人为本理论指向人作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主体、目的与评价标准,明确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系统科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在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与部分间的协调与把控;教育生态学理论促成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将资源整合的过程简化为三大效能团协调运动的过程。

第三部分  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现状分析。首先介绍被调查者的相关基本信息,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的结构及权重;然后调查结果分析,从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经济资源与课程资源方面呈现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本状况。

第四部分 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从居民认知、人力资源、环境资源、财力资源与课程资源整合的角度入手进行探究,归纳总结出存在居民对社区教育资源认知度低、人才利用率低缺乏人员流动机制、缺乏场地设施设备的共享举措与平台等问题后,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居民对社区教育资源认知度低,社区教育活动参与度较弱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普通居民的终身学习意识较弱,多数人依旧认为学习是学生时代的事,简单的认为以前积累的知识可以一了百当,应付人生发展路程上的所有问题,这种狭隘的思想还是反映在多数人的行动中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中的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奔波忙碌的一天下来,为排解压力而沉迷于放松与娱乐,用于学习充电的时间只能是少之又少。社区宣传不足带来的影响主要反应在社区教育宣传重点未能突出、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宣传力度相对薄弱等方面。

2、人力资源方面:人才利用率较低且缺乏人员流动机制

人才总量可观,但利用率很低。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由三股力量组成,即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志愿者队伍。现有社区教育专职教师人数少,兼职教师及志愿者由于都有专门的工作,所在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及忙于日常工作和家庭事务,能够抽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有限,部分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从优先服务于所属社区逐渐转变为仅服务于所属社区,人员流动不畅,减少了教育者彼此间交流共享的机会和施展自身特长的舞台。

3、环境资源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举措与共享平台

缺乏保障场地设施共享的政策举措。部分中小学校在节假日对特定的单位申请学校活动场地用于开展文化活动是给予支持的,可对普通社区居民开放活动场地校方持保留态度,在课题组的调查中也得到应证,其中大部分原因在于校领导层基于居民素质、校园安全、设备损耗、管理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这也是多数校方领导对校园向社会开放说不的主要原因。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运用社区辖区内拥有的中小学校教育资源,挖掘其额外的增值功能并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所用则是可以尝试与突破的,这不仅需要政策举措的扶持,更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与中小学主动与所辖社区建立紧密联系,携手共建,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社区教育的环境资源对外开放实现共享需要一定的运行平台,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有意识的去构建。

4、经济资源方面:专项资金的缺失与分配的不均专项资金的缺失与不足。

据课题组了解,教育局及镇政府的教育经费都集中于开展教育基建项目、学生资助项目、义务教育巩固率维持等,社区教育对资金的需求与所能提供的总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5、课程资源方面:课程丰富性较差,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

回收问卷与被调查人交流时,大多数居民认为,社区教育无法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开一次课不知道要等多久,而且有些课根本不是自己喜欢和需要的,还不如通过网络购买教程的方式来得方便快捷,自己在家学还省时高效,就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应用于日常工作,社区教育真比不上网络教育。

三、项目研究分析。

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对策及建议。首先论述了进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应该遵循的原则,即整体效应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反馈调节原则,在以上原则基础上对进一步优化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人才队伍、构建共享平台、丰富课程资源等。

针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存在的问题,结合课题组成员十几年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经历及本地区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1、借力宣传,助推学习观念转变,营造全民学习氛围

首先,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提高趣味性、参与性。居民群众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不同,客观上要求宣传方式、载体更加灵活多样,才会提高社区教育宣传的影响力。不能拘泥于单纯的横幅拉起,海报贴起的宣传形式,要创造居民群众能够参与的互动形式,例如社区教育的知识竞赛、经验交流座谈会、文艺汇演等主题宣传活动,实实在在地让居民参与其中,借此过程中感受终身学习思潮的活力与理念的熏陶,消除原先对社区教育理解上的误区和盲区,了解如何利用身边的社区教育资源来促进个人学习与发展。

其次,宣传内容要“接地气”,增加其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不同群体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宣传的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编写发放带有地方特色,通俗易懂的学习手册,来达到普及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宣传社区教育资源的目的,学习手册的编制可以包含以下板块:宣传终身学习教育理念板块、自我学习方法和途径指导板块、地方社区教育资源罗列板块(包含社区内拥有的师资力量、提供的教育场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供选择的教育课程等),也可以在社区较为醒目和浏览量大的宣传栏上展示与社区教育相关的新闻报道与老百姓身边学习标兵典型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形成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最后,在打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口号的同时,宣传活动的开展要尤为突出社区教育的主题重点,切勿隐藏埋没在与其他工作宣传的交叉过程中。因为课题组成员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区为了方便工作或碍于经费有限,经常出现在同一场宣传活动中包含多个宣传主题的现象,悬挂的横幅让人眼花缭乱,发放的宣传手册让居民应接不暇,这不仅达不到社区教育的宣传目的,也是费时费力却收不到效果的无意之举。大力宣传目的是为在社会中广泛普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个人学习的理念,树立起普通老百姓时时处处学习的观念,营造全民学习的社会氛围。旧观念的转变与新观念的注入,对于社区教育管理者来说,体现在对社区教育重视度的提高,不再狭隘的认为教育类的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工作,是得不到回报的工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如同培养一个人一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社区教育也是如此,需要耗费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长期的积累和投入,用心经营和努力才能换来质的飞跃;对于社区居民而言,体现在终身学习观念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兴趣、工作性质、学习方式来选择适合自己自身发展、最能在短期内补足所缺、最为社会需要的内容来进行主动学习,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社区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被需要的存在意义,成为推进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及其效益的发挥的无形力量。

2、扩充队伍,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

(1)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在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组织机构的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形成和建设好一支专人负责、分工明确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提供协调、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保障,使得各方面工作能够得到有序的开展。这样的组织建设工作可以由镇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筹辖区范围内社区教育工作的管理办公室,由办公室研究制定辖区内社区教育阶段性发展规划和年度具体工作与绩效指标,统筹、协调、指导、监督、评价所辖各社区的教育活动。这种由政府主导的管理行为在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推进阶段是发挥一定作用的,但根据课题组走访了解到,作为社区教育中心日常的工作往往非常繁琐,政府不同部门的工作下放到基层单位就会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社区的领导往往身兼数职,手头上分管的工作也种类繁多。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课题组认为由镇政府统一领导的社区教育工作在中后期,待管理形成一定模式,取得一定成效,相对成熟稳定后,逐步转变为由社区中的各阶层力量、社会团体来组织和管理社区教育活动,以体现社区教育由居民自主管理的民众化特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出发。为扩充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整体数量,需要地方教育局等行政部门与管辖区域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共同协调人事方面的安排,可利用现有的教育事业编制职工与离退休老员工群体,他们作为一支拥有专业技能、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教师资源,可以适当抽调选派充实到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当中来,鉴于不同区域学校数量的多寡不同,教师的专业种类有差,教师应在不同区域中流转调用,创造网络化的共享条件;与此同时,社区教育面向的是形形色色的社区居民,授课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需要做出极大的调整,为此,地方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应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使社区教师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以便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3)优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首先,要提高志愿者队伍成员的团队意识与归属感,这是维系团队整体完整的无形纽带,在志愿者招募之初要明确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其工作的责任感、组织的认同感的身份的自豪感,变被动完成各项任务为主动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志愿者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要构建志愿者吸纳平台,形成人才类别台账,主要是为了清晰地分类出社区现有的不同类型的人才类型与数量,方便后期在开展活动时的人员安排,同时,社区中的志愿者作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他们不计报酬,自愿牺牲空闲时间来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常常也会因个人原因或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流失掉,其不稳定性要求社区要及时掌握社区志愿者成员结构情况,及时调整与补充;最后,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与开展再教育,确保志愿者能保持端正的社会态度提供优良的社区教育服务。

3、政策激励,构建共享网络平台,加强环境资源的整合

环境资源的共享策略的研究是社区教育创建工作成功的有利措施,社区应该在为社区内全体居民提供丰富便利的教育资源上做出努力,挖掘和运用辖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包含文化场馆,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等),企业单位(各类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政法机构(比如派出所),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便于社区在实际工作中与拥有以上各类环境资源的单位开展共建工作,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步骤,尤其需要形成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据笔者观察分析,缺少制度性的保障,是社区内的教育资源“物待闺中”无法“物善其用”的原因之一,这已然成为了一种消极因子,影响到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持续的激励措施可以使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得以更深入持久的开展:一方面是对社区成员学习资源需求的激励。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最终要服务于全体社区成员,社区成员对资源的诉求和需要是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向与动力。学习资源的需求来源于学习欲望的提升,对所需资源的渴望会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为此,社区可采用目标激励、示范与榜样激励、政策激励、学习竞赛与评比激励的多种手段,从外部唤醒居民接受社区教育的意识,只有当社区成员认可社区教育是可以成为服务其自身发展、有利于自身提升的基本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来时,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的倡议才能更有影响力,整合的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社区教育的管理者,可以在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年终绩效考评时加入社区教育内容,作为一项指标或加分项目与奖惩挂钩;最后是对社会各界拥有教育资源的相关单位与机构共享资源的激励。虽然社区教育己逐步被广大的居民朋友了解与认同,但现实中我们发现,社会中的机构与团体实际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主动提供社区教育资源的情况还是较为少见的,所以,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共建挂牌、新闻报道宣传等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对提供社区教育资源作为支持一项公益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非常必要的。在环境资源共享的运行平台构建方面,可以尝试建立网络教育资源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搜集与录入能够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的各类组织、机构与个人的信息,形成共享网络。这要求政府部门在运行信息发布平台时需指定专业的团队进行维护与更新,在信息的搜集上要注重详实性与可靠性,例如可使用的场地设施设备的具体时段、数量等,预约使用的单位或个人的资质如何,在汇总各方的数据资料上力求全面,以防止虚报等现象的发生。

4、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经济资源的整合

加大社区教育投入力度,建立社区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首先,政府要成为资金投入的主力。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对保障公民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权利则无旁贷,地方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社区教育年度预算,形成社区教育专项资金,发挥社区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其次,规范资金分配制度。社区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增多,“蛋糕做大了”,但并不意味着每个社区都会绝对平均的分配到相应的活动经费,这是考虑到不同社区规模的大小、本身所拥有的资源程度、承接的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等因素的影响,故而资金的分配差异依旧存在,但在分配过程中要形成相应资金分配制度,消除极端倾斜现象,从多方面多角度考量不同社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需要,将经费分配的差别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最后,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它区别于传统学校的系统教育与升学要求,也不存在社会教育机构的盈利性经营目的,可以说,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教育是完全以公益性为主,面向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性教育,这种由政府主导投入财力却无任何物质上的回报的行为,在不久的将来会迫于学员人数的增加,学习内容的丰富而日渐紧张,为缓解此类资金方面的压力,资金的来源也可采取社会资助一点、社区共建单位贡献一点、参与学习的学习者缴纳一点的办法,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缓解政府部门的经费压力,使得社区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5、按需开发,持续创新推广交流,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要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开展居民需求调查,这是课程开发的第一步骤也是基础环节,只有建立在居民需求上的课程,才是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课程,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课程需求的调查要涵盖不同类别的人群,同时采用丰富的调查形式,例如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方式搜集材料,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提供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而后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内容,整合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在人员的安排上,场地的设置上,资金的供给上统筹规划,形成课程实施计划:紧接着形成的课程计划要在社区辖区内进行发布,让居民朋友及时了解身边有哪些可以学习的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开设课程的地点在哪,具体的开课时间与学习方式如何,以便居民做出选择与学习的相关准备;最后,社区教育课程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效果评估,搜集居民对课程的意见反馈,对居民不满意的课程及时做出调整,对居民满意的课程做出更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另外,在课程形式的丰富性上,要大力发展信息化课程形式,运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打破时空局限,为社区居民开放式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提供可以通过网络加载的视听资源。社区课程开发与管理工作在我国若干实验性区域已开始尝试并总结出许多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在实验性区域以外的社区,也不乏富有创意的课程设置与实践,为此,应该对其加以理性的分析研究,进而宣传推广,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讲究实效,循序渐进。当然,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受限于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程度,但摒弃形式主义、生搬硬套和急功近利的原则不能动摇,不同地域的社区需要结合自身的现有条件与居民的实际需要,在不断尝试突破和学习模仿中摸索和积累,最后形成一些具有各自社区特色的课程,创造出符合社区实际的、能为居民乐意接受的,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程体系和运作模式,持续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社区教育与学习化社区的建设中去。

 

四、结论约1000字

1、通过分析、论述证明的观点和认识;

2、通过实验或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

农村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作为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个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关于这方面的较为系统较为深入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课题主要是基于课题组成员单位所处的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实际情况,运用专家会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统计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结合课题组成员曾经的相关工作经历,探究成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和措施,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了丹阳市西部部分乡镇社区资源中存在的宣传方面的问题,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财力资源方面以及课程资源方面的问题,从整体效益,因地制宜,反馈调节三个原则的角度出发,形成了通过使人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扩充队伍,优化管理组织结构,加强人力资源整合、政策激励,构建共享网络平台,加强环境资源的整合、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财力资源的整合、按需开发,不断创新推广交流,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的措施建议。

3、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或实践工作。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无论哪一项都是任重道远。本课题虽然尝试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了分类,也针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策略与措施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课题组成员水平有限,加之外界或自身能力的约束和限制,有些观点可能只停留在相对表层的程度或有失偏颇,甚至错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课题组成员一定会进一步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进行研究 为农村成人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0-20条)

【1】唐明钊. 教育资源系统研究[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1.

【2】陈乃林, 杨向群. 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郭雅嫻.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4】林钧. 国外学习化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7.

【5】方轮, 胡艳曦. 城市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6】陈乃林. 中国社区教育的实验探索[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7】李惟民. 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与指南[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8】张庆祥, 孙振泽. 资源整合方法论[M]. 北京: 人民武警出版社 , 2007. 07.

【9】黄云龙. 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0.

【10】吴雪萍. 终身学习的推进机制比较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11】李丹.《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柳州市c城区的调查》.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2】王卓. 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教育学的立场和观点[D]. 哈尔滨: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5.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