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家庭教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策略研究

首页    课题研究    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家庭教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策略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宁阳县堽城镇第一小学

项目负责人姓名高林

研究报告执笔人高林  朱爱冬

[摘  要]

项目研究报告探讨问题的领域和范围: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就要求对未成人的教育以德育为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确立了此项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找寻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路径方法,打破5+2=0的僵局,提高家校合作能力,提升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质量的新途径。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研究的状况,以及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课题组扎扎实实的开展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实效。继续探讨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协调现象。

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让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家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育人的根本在中华5000多年的沃土中,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灵成长必须用传统文化来滋养,从而改变了家长重智轻德的育子理念,提升了家长的育子责任心,同时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素养。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实践与研究  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

一、引言(前言或研究背景)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共育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德育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西欧国家,也将家校共育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共育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纪性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2020年5月——2020年7月)

选题:选题是研究的起点,是研究的方向,选题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创造性和先进性。调查论证,组成课题组成员,填写申报书,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并开展工作。

2.研究阶段(2020年8月——2021年12月)

A.教材,培训队伍:选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教中心组编写的《国学童蒙读本》、《国学养正读本》、《国学养志读本》做为家长教材。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

B.课题组教师定期进行家风、家训讲座,指导家长学习国学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学生、家长需要什么,学校就想方设法的提供什么。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校反哺家庭,“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为主题的一系列家庭报告会,每学期都会邀请专家进校园,给学生、家长分专场讲座。让家长走进课堂,是对学校教学工作是一种监督。家长零距离走进孩子的课堂学习,家长比较关心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全面细致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大大拉近了孩子和家长的距离。

C.认真进行中期总结,撰写中期阶段报告

D.搭建交流平台,在全校开展“讲传统故事,做文明向上好少年”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制作活动,并于2020年9月开展“做中国好少年——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演讲活动,迎接国庆节。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家长和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总结阶段(2022年1月——2022年4月)

A.开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工作会,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加工,形成最终成果。

B.将课题的四种策略编辑整理,准备全镇推广。

C.召开结题工作研讨会,形成研究报告。并申请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验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①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首先了解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程度了解多少;其次是对学生家长调查,了解家长对家训、家风的认识及自家的家风、家训的建设情况等。

②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实际工作者常用的一种科研方法。它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实际工作者与科研工作者相结合。一般程序是:“设想——设计——行动——考察——反思”,这是第一循环节。第二循环节是:反思后修正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③案例研究法。收集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基本思路是:

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出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践中检验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并再次实践提炼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工作方法,解决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寻求实效,重在实践落实。

①课题研究落点要低:我们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我们坚持用教育叙事实践研究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这样就降低了课题研究的难度,也能体现我们课题的创新点。我们努力在实践上创新,探索出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让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有实效性,更进一步推动家校共育工作顺利开展。

②课题研究钻的要深:我们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突出主题,分解开来,细化成多个小问题,我们可以沿着这些问题的一点进行深入探索。采用一点带面的方法做深入,尽可能的研究透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③课题研究要出新:我们在一个或者多个问题上有所创新,要求老师们尽量能做到认识创新,做法实践,重视展示研究的过程性材料,体现我们在立德树人这一核心问题上的做法创新。比如:我们把家庭教育知识编写成话剧,写成小品,变成大鼓词或地方性文艺节目,编写家校共育校本教材,家校共育成功案例、家校共育优秀论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共育活动,定期评选“书香家庭”“ 学习型家庭”。要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影响面,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三、研究结果

1.项目研究内容: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就要求对未成人的教育以德育为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位于镇驻地,学生来自全镇60个自然村,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 家庭多以经商、务农为主,家庭结构、住所还算固定,但家庭教育观念参差不齐,共育意识不强。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家长在教育责任上的“双脱手”、“过高期望”现象,教育观念上的“重智轻德”,教育态度上的“溺爱”、“放任”、“控制”和“过度保护”,教育能力上的“缺少方法”,教育行为上的“简单粗暴”、“过分教育”等等,这一系列家庭教育现状无不反映了家校共育的迫切性。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核心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从小处着手培养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比如,说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人,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尊、自信、自豪。其次,具有服务国家、奉献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学会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能够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度统一,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2.项目研究过程: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县教研室、镇学区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各级领导曾多次亲临,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前期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研究过程如下: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制定研究策略。

本课题由我校教师高林老师主持,朱爱冬、潘秀玲、董海燕、胡大伟、孔海涛、李腾六位老师参加研究。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制定了适合我校发展实际的研究策略:

(1)本课题研究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有关教育理论为依据,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的实验,努力探索出“新时代文明实践背景下,家庭教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策略研究”的有效对策。

(2)创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习,构建家校联合,促使学生自制、自律,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3)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

(4)课题研究以学校为中心,家校互动,建立家校交流平台,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功能。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系统性的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系统性的教育功能。

(1)转变观念,构建家校融洽关系是合作基础。

第一,开展家校合作首先要消除家长、老师认识上的误区,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出事了才想起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更不能让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他们只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就算履行了职责。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要主动出击,将家长缔结为教育的盟友。第二,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于职业惯性,教师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把自己放在强势地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种强势性会给人以压迫感,带来不愉快的抵触情绪。如果这样,教师就首先破坏了有可能建立起的学校与家庭的和谐关系。第三,尊重家长、真诚对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2)多渠道提升教师素质

一方面积极做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制定班主任工作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引导班主任把德育工作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课题研究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课题组的要求,有计划地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培训,参与网络研修,加强理论学习,以《做最好的班主任》和《做最好的家长》等书籍为学习抓手;按时开展课题组活动,探讨、交流活动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注重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结合,促进家校合作的形成。

自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多次组织研讨、培训活动。课题组成员一方面结合学科特点,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呈现的特点积极和家长沟通,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家长多角度去了解学生走出家门的表现,提高亲子关系的融洽度。

(三)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家庭教育的优势也在不断增强,但不同庭的教育方式参差不齐,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教育误区,如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应试教育理念还在深深影响家长们等,为此,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开办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定期进行家风、家训讲座,指导家长学习国学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2)开展“家校共育 走进班级 重温课堂 陪伴成长”活动。

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习惯形成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法,为孩子的习惯养成提供理论支持。家长关注什么,就让家长了解什么。让家长走进课堂,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基于现在的教育现状,让家庭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高效结合。学生、家长需要什么,学校就想方设法的提供什么。家长会什么,就可以为学校带来什么。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卫生院工作的学生家长,帮助教师开发校园青春期教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拉近了亲子、家校关系,也最大可能的开发了学校的校本课程。

(3)以“班级QQ”、“班级微信”为平台,推进家校合作

通过建立“班级QQ”、“班级微信”,家长发表自己各自不同的教育观、教育经验及教训等,共同分享教育的酸甜苦辣,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搭建平台。畅通了家长诉求渠道,实现了家长与校长直接对话交流。在学校网站上我校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家长可以随时上网留言或建议献策,使家校沟通交流做到了日常化、随时化。

(4)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

每学期,全校教师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大家访”活动,家访对象主要是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子女、特困家庭、残疾学生、行为偏差和学习后进生等,教师在家访中向这些学生家庭宣传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策略,特别是习惯养成策略,交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校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提高了整个家庭教育水平,形成了学校--家庭教育间的良性循环。

(四)丰富活动内容,让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1)学校的各种节日庆典、各类比赛,如“庆六一”、毕业典礼、趣味运动会等,都会邀请家长来校参与、观摩。

(2)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每学年学校举行一次书香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每个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申报,由班级、学校两级家委会负责审批。学校还搭建平台,小手拉大手展示家庭特色。利用庆“六一”、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充分展示亲子才艺和共长成果,使家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3)定期开展优秀家长、智慧家长评选活动。

家长评价,采用家长参与、孩子监督、学校考核的方式进行。根据家长对学校活动、亲子陪伴、家庭教育活动等参与情况进行考核,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引领家校共同体建设,携手育人。

(五)教师、家长、学生共成长,教育质量在提升

学校致力与家校合作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实现了互利双赢,和谐发展。

(1)教师成长,观念与能力得以提升,培养了一批新型的科研师资队伍。在观念方面,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有了很大改变。树立起为学生、为家长、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将只重视知识传授变为既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再单以分数论成败,以名次论英雄,平衡了心态,和谐了与家长、学生的关系。在深化家校合作过程中,家庭教育相关培训学习中,很多老师由被动变为主动申请参加。

(2)家长成长,切实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伴随生活实践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家长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由于客观原因。大多数家长没有接受专门的教育科学方面的训练,不懂得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大多是以感性的经验教育子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通过对一些基本理论的学习和亲身实验对孩子的教育,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3)学生成长,得以全面发展。

由于教育观念的陈旧,很多家长只盯试卷分数,认为学生整体素养是城市孩子的事,学校的艺体等活动几乎没办法开展。经过近两年的家校合作历程,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开始支持甚至帮助学校开展素养活动。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书法、绘画、纸版画、趣味英语、课本剧、葫芦丝、校园小广播、电脑绘画、折纸、粘贴画等社团,家长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活动项目并给予物质支持。

3.项目研究分析。

(1)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协调现象。在问卷调查的信息反应上看,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对其影响、教育、期望、态度、方法等差异很大,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2)在调动社区领导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方面尚有不足。如何借助妇联、社区居委会等社会职能部门的力量,把“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进一步提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下一步我们要解决的重点。要提高家长水平,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家庭育人氛围,仅靠学校力量还显单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3)课题研究过程中缺少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适时、经常性的指导,专业性问题不能及时和有效解决。

(4)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学校无法代替的,因为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情感作用。

四、结论

1.通过分析、论述证明的观点和认识。

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家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育人的根本在中华5000多年的沃土中,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灵成长必须用传统文化来滋养,从而改变了家长重智轻德的育子理念,提升了家长的育子责任心,同时提高自身文化和道德素养。

2.通过实验或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

(1)通过研究能多棱角认识孩子。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了解了很多学校里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我校的刘润泽等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学生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有的同学在校很调皮,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

(2)能换个角度看家长。现在的学生家长比较年轻,他们本身受教育的程度也较高,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讲究教育方法,经常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3)家长老师互相信任。由于我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

3.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或实践工作。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加强课程培训。

(2)采取多种措施,引起各级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互参互管,互帮互促的良好习惯和氛围。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功能互补,形成整体合力。

(3)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围绕课题的相关教学教育论文和教学设计。

(4)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实施还需要全组的群策群力,有序切实开展课题的研究总结工作。

(5)课题研究寻求社区、社会和学校的帮助和支持,为课题的开展寻找社会资源。

6.重视抓好家校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老师的素质,充分发挥家校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爱国.《面向立德树人的学科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8.0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08

[3]王怀玉.《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2.01

[4]孙云晓.《家校合作共育》——中国家庭教育的新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11

[5]邓跃茂.《立德树人:成就最好的学生和老师》.东方出版社.2020.02.01

[6]陈鹤琴.《家庭教育》.商务印书馆. 2019.07

[7]何贤桂.《高效能家校沟通》.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10

[8]郑学志.《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06

[9]成尚荣.《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业出版社.2021.01

[10]明刚.《教师如何立德树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09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