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楼点燃希望的那盏“灯” ——记“五老”帮扶志愿者朱筱梅

首页    教育扶贫    农家小楼点燃希望的那盏“灯” ——记“五老”帮扶志愿者朱筱梅

      她今年79岁,是导墅镇里庄中心小学退休教师,退休前一直从事农村教育工作,38年兢兢业业,受人尊敬;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的她却在古稀之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号召,创办了一个不收费、不收礼的校外家庭教育辅导点,常年义务辅导贫困家庭儿童、弱势群体子女,用自己的爱心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用自己的行动解决贫困群众后顾之忧,为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无私地奉献。她就是里庄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朱筱梅。

      一座普通的农家小楼,屋前的院子里种满了桂花、茶花、铁树等各式花草,青翠淡雅,楼底是一间小阳光房,走进屋内,一张方桌、一排小书桌和小方凳,还有一个放满了书籍的书柜,简单却也温馨。 这间小阳光房,就是朱筱梅开办的不收费、不收礼的校外家庭教育辅导点,在这间小阳光房里,朱老师已经坚持8年义务辅导当地多名贫困家庭儿童、弱势群体子女,每天下午学校放学后,她都要在门口等着孩子们过来做作业、温习功课。她还为这间阳光房取名为“温馨小屋”,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朱老师退休后,老伴因病离她而去,儿孙们也为工作奔忙,生性就喜欢忙忙碌碌的她感觉到空虚无聊,总觉得应该做一点什么。一次饭后散步,在当地一家服装厂门口,她看到一个小孩趴在生产车间的凳子上做作业,等着大人下班回家。这一幕,让她陷入了沉思:这样放学后没处去、没人管的小孩肯定不止一个,如果这些孩子放学后、假期里放任自流,影响学习不安全不说,还很容易染上社会不良习气,这样会影响孩子一辈子,进而影响整个家庭。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蓦然闪现:我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我要为那些贫困的家庭出一份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她联系学校,走访村庄,走进企业,经过详细的问询了解,她弄清楚了一个基本事实:农村一些农田承保户、外来务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由于生活、生计所迫,大人忙生产、忙劳动、在外打工,根本管不了孩子的学习。农村越是贫困贫穷家庭,孩子放学后、双休日越是没人照看、没人管教。“义务教育有保障”在这些贫困家庭成了脱贫致富最大的拌脚石。朱筱梅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动立即行动。她挨家挨户走访困难家庭,与家长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需求;她走进学校,走进班级,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征询学校的大力支持;她与社区教育中心联系,得了关工委的支持与帮助,朱筱梅老师在自己家里创办的校外家庭教育辅导点正式启动。走进这间小房,书架、图书、长桌、方凳一应俱全,朱筱梅的安排布置体现出她教书育人的独到匠心。学生从最初的一个、两个、到后来的六七个。时间也从一年、两年到今年第8个年头的正常运行,很多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来到这里,如今有的都已小学毕业了。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8年里,孩子们度过了他们课余的美好时光。

      阳光房里好阳光。每天下午放学后、周六周日、寒假暑假,阳光房成了孩子们学习交流、增长知识的场所,更是孩子们遮风挡雨的港湾。为了帮助这些困难家庭,双休日、节假日来朱老师教育辅导点的孩子中餐全部免费,朱筱梅老师儿孙们孝敬她的礼品、食品,她也都拿出来与孩子们分享。只要看到这些孩子学习成绩有进步或参加比赛获奖,她都会自己掏钱买礼品奖励孩子,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在生活上,只要发现孩子身体不适,朱筱梅老师都会送孩子上医院,自己掏钱给孩子治疗。她十分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经常给孩子们讲爱国爱家的道理,讲革命先烈、民族英雄、时代楷模的故事,以辅导为主,以励志为先,激励和引导孩子们从小懂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激发他们为将来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小小阳光房有着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满着正能量。

      霍孟杰,是辅导点收的一个孩子,老家连云港,是外来的种田大户,由于是承包种地,平时管理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渐渐孩子养成了偷懒、逃学的坏习惯。朱筱梅老师将孩子带进她的阳光房,一教就是六年。有了朱筱梅老师的关爱,霍孟杰的改变明显,学习成绩在班上越来越好,上升到了数一数二的名次,获得了全国小学生作文比赛二等奖。为了感谢朱老师的无私奉献,孩子的家长总想表示点心意,想买点东西送给朱老师,结果每次都被朱老师婉言谢绝。

      里庄有一名学生叫刘家奇,父亲是聋哑人,母亲双目失明,除政府资助外,家中的开支靠爷爷、奶奶外出打工维持。家境的贫困,家人的残疾,给刘家奇带来沉重的压力,他逐渐形成内向、封闭、自卑的性格。朱筱梅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担负起管理孩子的责任。刘家奇的奶奶潘春红说:“我们家的情况我不想多说,我的儿子、儿媳肯定是管不了孩子的。为了维持这个家的生计,我们要在外面打拼,更管不到孩子。在朱老师家的这几年,我孙子年年有进步,成绩班上冒尖,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太感谢朱老师了!我们经常对孙子讲,朱老师对我们家的恩德,如果今生今世无法报答,来世做牛做马也一定要报答!”多纯朴的语言,这就是老百姓用最通俗的话语树起来的口碑。

      付出总有回报。朱筱梅老师的无私奉献收获的不是金钱,收获的是人们的感恩之心,收获的是人性的善良之本。提起朱筱梅老师的校外家庭教育辅导点,那些受到恩惠的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深表感激,社区群众也对朱老师免费举办校外家庭教育辅导点的善举,充满了赞誉。面对邻居、干群的关心和赞许,朱老师总是说:“我是一名教师,我放不下这些孩子。”;“我还不服老,我还想一茬一茬办下去,为这些困难家庭困难群众做点事,为这些孩子的成长成才尽我的一点微薄之力。”就是这样一位乡村教师,坚守农村教育,将她几十年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祖国的花朵。在她人生晚霞之时,不忘初心,成为一名执着践行自己理想信念的志愿者,坚守“温馨小屋”,如“蜡烛”般点燃孩子们成长路上那一盏盏希望之“灯”,也为农村脱贫攻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来源:丹阳市导墅镇社区教育中心             作者:陆庆国、蒋玉平、唐志强

 

 

发布时间:202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