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扶智扶贫,十五载春秋治贫治愚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首页    教育扶贫    远程教育扶智扶贫,十五载春秋治贫治愚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2004年2月启动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以来,致力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实现农民大学生的本地化培养,努力打造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扶贫扶智,治贫治愈。15年来,发挥系统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地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知农爱农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决胜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一、项目概况

      截至2019年底,项目累计开设七大科类25个专业(方向)(专科专业21个,专科起点本科专业4个)。覆盖除上海、深圳、西藏外的所有大陆省份。累计招生765,165人(其中本科14,040人),毕业生502,593人(其中本科1,468人)。

      二、主要做法

     (一)多元联动,推进项目高效运行

      “两纵一横”的多主体联动有力推进了“一村一”的组织管理。“一纵”是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省级相关行政部门-地市级相关行政部门-县、乡镇相关行政部门的有机联动;“二纵”是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系统联动。“一横”主要是指各地开放大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协同,将“一村一”与“农村基层党建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以及各种技能培训、文化建设等对接,融合发展。

      (二)因地制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拓展培养内容、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多元主体合作办学,调动多方资源共同推动。通过校地、校校、校村企等多主体合作,有效整合“一村一”远程教育所必要的资源要素,促进人才培养和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社会功能拓展的有机融合。二是链接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在学生专业教育中嵌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培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提升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创业,带动乡亲就业。

      (三)协同高效,推动师资队伍和学习资源建设

       多途径、多渠道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教授、专家、企业家、技术人员以及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挖掘和调动乡村乡贤、能人、退休教师、老干部、大学生等建立志愿者队伍,助力农民大学生成长。

       针对农民大学生对教育资源的特色需求,加强资源建设与整合共享社会资源,为“一村一”运行提供支撑。各地在共享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资源的同时,注重根据当地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多方力量,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适切度和匹配度。

      (四)多措并举,建立经费保障与配套激励机制

      在实施“一村一”过程中,积极探索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方式,初步建立了以学校让利、政府资助与个人自费相结合的农民大学生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了面向农民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普惠性的制度安排。初步测算,15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已通过降低收费等方式为农民大学生减免费用约1.5亿多元。各地积极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激励农民大学生就地求学上进、扎根家乡干事创业。

       三、显著成效

      (一)聚焦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项目特别关注中西部及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需求与发展,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一是强化对边远、边疆、落后地区的政策、经费倾斜,推动教学终端向边远、落后地区延伸,中西部地区学习中心占比达到63.9%。二是依托“一村一”项目,对接各地教育扶贫项目和贫困家庭,为贫困家庭免费培养农民大学生

      (二)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农村的高素质本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国家开放大学举体系之力,通过实施“一村一”项目,真正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实用人才。根据抽样调查,项目培养的农民大学生留在当地的比例平均达到90%(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分别为95%、89%、92%、86.4%)。

      数十万扎根家乡的农民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农村科技致富的践行者、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基层组织的顶梁柱、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成为引领新农村各项创新事业的先锋和模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赞赏与嘉奖

      (三)带动农民创业致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各地在实施“一村一”项目过程中,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通过搭建“远程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扶持”平台,激励、支持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使农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群体中创业率最高的群体,形成“培养一名大学生,兴一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共富发展格局。如浙江2016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51085名农民大学生中参与创业的人数占到65%;湖南毕业生中约有60%成为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江西2012~2016级学生中有1763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创办农民合作社1109家,带动脱贫农户9651户。

      (四)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项目落实过程中,各地注重和组织部门联动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成为各地政府实施农村党建的“强核心工程”,壮大和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数据显示,“一村一”学生职业构成中村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占比40%~50%。通过项目实施,全国农村基层干部素养得到了提升,干部队伍得到了优化,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推进农村治理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四、学生典型故事

      杨长家,河南省光山县东岳村党总支书记,2011年7月毕业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设施农业与装备(原设施农业技术)专科专业。

      2019年9月17日,杨长家曾向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近年来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情况。东岳村曾经是国家级贫困村,2000多人的小村庄,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585人。近年来,村里大力推进“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办起了家庭农场,种上了苗木花卉、有机稻,养起了山鸡、黑猪和土鸭,还有虾稻共作和生态茶,并通过成立村电商服务中心把这些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2018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3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东岳村被住建部首批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及“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被河南省委、信阳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信阳市脱贫攻坚示范村”。

 

 

 

 

来源:国家开放大学       作者:李广德、付晋峰、李瑞富

 

发布时间:202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