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职成教育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首页    农村成人教育    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 成人教育示范县    推进职成教育发展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江津区位于重庆西南,三峡库区尾端,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陈独秀晚年寓居地。全区幅员面积321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5个镇,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86万人。江津区于2014年申报首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并于2016年通过验收。十三五期间,全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4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63万吨左右,肉类产量保持在8.2万吨左右。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63.5万吨,蔬菜、水产品分别实现产量98.04万吨、2.74万吨、较2015年分别增长16.4%、14.2%。农业总产值一直位居全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1.58倍。五年来,全区农业产业格局不断调整升级,先后获评花椒之乡、柑橘之乡、富硒美食之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截至2020年,全区15个市级贫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行标准下9412户29652稳定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2442元,“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贫困发生率为零、返贫率为零。

一、职成教育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共有职业院校10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2所,国家级示范中职1所,高职6所),在校生10.6万人(高职8.3万、中职2.3万),共开设了30余个重点(特色)专业,全方位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工业、人工智能、云计算、富硒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我区中职学校14次获“文明风采”竞赛全国优秀或卓越组织奖,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9人次,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19个一等奖44个二等奖。毕业生知名企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稳定满意率均在95%以上。全区有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学院各1所,镇(街)社区教育学校30所,村(居)社区教育学习中心382个,社区覆盖率100%。江津区被教育部职成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成人教育贡献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张德江曾亲临我区视察;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引企入校一体化、服务三农大培训”的办学经验在全市推广,时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屈谦用“教育优、产业旺、乡村兴”九个字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网》《半月谈》《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我区职成教育改革进行重点报道,江津区已逐渐成为全市职成教育的区域中心,并以鲜明的特色跻身于重庆市职成教育前列。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政府主导,高站位统筹,办学环境更加优化

1. 不断强化党建与思政工作。坚持党对院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努力培养时代新人。区内高校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工作案例入选“2017高职院校思政创新示范案例50强”,区内中职重庆工商学校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殊荣,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获全国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2.加大组织保障与经费保障力度。区政府牵头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职业教育事业,先后出台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系列文件11个,全面落实国家助学金和生均公用经费补贴政策,同时每年设立3000万元切块资金专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对学校招聘高校技能人才给予财政补助,每年按区域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安排成人教育经费。

3.不断优化结构布局。将区内4所中职学校整合为2所,新引进6所高职学院和1所中职学校,新建社区教育学校5个,基本形成了以公办职业院校为骨干、民办职业院校为补充,中等、高等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存的多门类、多层次的职成教办学格局。

(二)注重创新发展,高起点实践,育人体系日趋完善

1.完善激励引导机制。支持引导区级相关部门、园区企业与在津高校开展“政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出台了《专利试点示范企业(院校)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对获认定的“专利试点院校”和“专利示范院校”按照申请发明专利件数补助工作经费,并在项目推荐、项目立项、项目服务上实行“三个优先”。联合在津高校成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联盟”,搭建区域性创新工作平台,成功打造9个省级高校众创空间。

2.探索集团育人模式。区内高职院校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重庆智慧物联职业教育集团,聚合了48家职业院校、42家知名企业,中职学校成立了重庆工商职教集团和重庆市江南农民就业创业培训集团,整合了60所职业院校、90家知名企业、106个村居的优势禀赋资源,建设了30平方公里职教工业园,年培训农民20000余人次。2020年,两个集团均被市教委推荐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

(三)推动终身学习,高质量培训,乡村振兴价值彰显

1.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坚持农科教结合,“育训并举”服务“三农”,全区中职年招收农村子女1.8万,招收云南、贵州等地农村贫困生5200余人,向高职院校输送毕业生2100余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绿色证书等培训67000余人,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双带头人”,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作出积极贡献。江南职校实施的九叶青花椒大培训催生了江津花椒大产业,助力地方政府成功申报江津花椒国家现代产业园。23年来,该校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三农”人才,学校荣获全国温暖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集体。

2.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围绕江津“全国唯一城郊型天然富硒区”这一突出优势,我们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设置培训专业,科学精准定制培训项目,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派驻村产业发展顾问和农业技术指导员,为富硒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助力全区发展粮油、花椒、茶叶等8大类富硒产业45万亩,产值达100亿元,创建富硒产业示范基地50个,新认证富硒产品36个。花椒种植面积53.5万亩,产值32亿元。“江津花椒”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达29.7亿元,荣获“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中国生态硒城”“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

3.助力农民转移就业。2015年以来,累计向区内工业企业输送优质技工5.5万人,培训产业工人2.5万人次,工业园区产业工人培训率达20%以上。社区教育学校累计培训各类农业人员45万人次,转岗再就业率达91%以上。2018年,江津区被评为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区。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职教供需矛盾凸显。生源人口减少,加之传统观念的尚文轻技,职业教育吸引力落后于普通高中吸引力,办学规模逐渐萎缩,导致造成中职学校的师资、校舍、设施闲置。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切实落实普职比例管控,确保职业教育资源总体不减。因国家经济改革发展所需,传统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历程中能取得更直接经济效应的是发展工业经济,客观造成了务农的变成了老弱残,农村空心化严重;学校农学科目成了边角料,学农的寥寥无几。建议依托职校构建区、镇、村三级人才培养培育全覆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开展公益性农民继续教育,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二)农民培训质量不高。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建设发展水平低,对培训认识不足、定位不准、思考不周,如将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家庭农场培育与他类培训混同施策,策略不当、路径老套、形式单一,培训后学员创业致富、发展产业、建设新型美丽乡村的意识和能力没有明显增强,振兴乡村的内生机能没有得到完全激活。建议农业和教育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整合社会资源,对接乡村建设和新业态发展趋势,精准建设培训资源,制定培训目标、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延展培训服务等建设,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推动乡村各业建设人才振兴,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农村用得着、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发展建设带头人和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4月1日